在如今遍地SUV的时代,大部分产品都是定位为城市型SUV。它们的越野能力有限,适合在难度不高的非铺装路面行走。而拥有较强越野能力的车型,一般都会被称为硬派越野车。最为人熟知的恐怕是普拉多、帕杰罗、吉普牧马人等等;高头大马、方正有力的设计让人看着都会有征服自然的欲望。
“硬派”一词从何而来又从哪体现? 在消费者心目中,有没有“大梁”就成为能否定义为硬派的决定性因素,只要有“大粱”就可以说是硬派越野车。拥有“大梁”结构的,一般被称为非承载式车身,而“大梁”的部分名为边梁式车架,具体还分为了梯形、X形等,结构上通过横梁和纵梁以铆接法和焊接法连接成刚性构架。
车架主要承担着这台车的部件构成,包括发动机、变速箱、悬架机构和车体都被安装在上面,简单来说,车架是非承载式车身的基础。
车架除了承载着主要部件外,功能性上主要体现在增强车身的刚性。尤其是硬派越野车,行走在非铺装路面和越野时,车身所受到的不同方向的力,如负载弯曲、非水平扭动、横向弯曲和水平菱形扭动,大部分都是由车架来承受。因此车身部分所受的力会减轻不少,也增长了使用寿命和稳定性,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车身的作用。
另外在驾驶的感受上,非承载式车身也有着与别不同的性格特点。比如说高坐姿,由于车架与地面有一定的间距,加之车体被安装在车架之上,因此车内乘客的坐姿高度比一般的SUV要高。其次在行驶质感上,非承载式车身化解路面不平的能力要好于承载式车身。主要原因在于车架的自身重量足够大,加上悬架常用粗壮的钢制件构成,形成较大的簧下质量,并且轮胎的选择也是采用宽度和直径都较大的规格。
多重因素影响下,一般路面的不平整难以影响车轮弹跳动作,简单说就是整个行走机构的质量把原本应该出现的弹跳给硬压下去。哪怕是跳动感往上传递,经过车架以及和车身之间的衬套进行二次吸收,乘坐者能感受到的已经减弱不少。因此在城市路况下,非承载式车身的跳动感并不明显。
非承载式结构还有其他可取之处,比如说容易改为不同的车种等,但不足之处也是相当明显。对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日渐严苛,非承载式结构开始受人诟病。首先是重量大,车身作为结构件本来就有着不小的重量,再加上独立的车架,使用的钢材就更多,从而使得整体重量就更加明显。再者是车辆的重心高,兼顾越野能力的车架再离地间隙上有一定优势,在此基础上加上车身等结构,使得车辆的重心比起城市SUV和轿车都要高,这就让驾驶者在弯中会有更多的侧倾出现。
随着生产工艺的不同发展和进步,承载式车身开始成为主流。承载式车身是用车身兼代车架的作用,将底盘部件(发动机、悬架等)直接安装在车身上的结构,以薄板构成为主。为了缓和底盘件安装部位的应力和确保车身刚度等,部分车辆将安装副车架。将底盘件一端安装在副车架上,也有将其安装在车身上。
相对应的,优点是质量轻、整体弯曲和扭转刚度好; 车身重心低、尺寸小巧;易于批量生产。驾驶的操控感要比非承载式结构来得直接。但缺点是路面的跳动、发动机的声音容易传入车内。在越野时,负载弯曲、非水平扭动、横向弯曲和水平菱形扭动等各种力都由车身来分解,一定程度的扭曲会让车身出现异响。其次是因为用整个车身确保刚度,因此改装成其他车种的难度大。
使用承载式底盘的越野车,在越野的能力上丝毫不会比非承载式的车型差。除了底盘结构是判定是否为硬派越野的因素外,作为车迷应该关注其他数据。如接近角、纵向通过角和离去角,最小离地间隙、最大涉水深度等数据,还有是四驱系统的结构组成。
硬派越野车的四驱系统都会带有扭矩放大作用的低速四驱挡,并且通过差速锁、轮间限滑系统进行动力的分配。最著名的要数三菱的“超选四驱系统”(Super-Select 4WD),动力由分动箱和中央差速器锁止传递到前后轴,再由后差速锁和轮间限滑系统配合实现动力平均输出,能够实现一个车轮着地就能脱困。
综上所述,判断一款越野车是否算得上硬派越野车,猫哥认为有几点值得关注:底盘(承载式、非承载式均可);接近角、离去角和纵向通过角的数据;四驱系统(低速四驱挡、前中后差速锁、电子轮间限滑系统);涉水深度以及最小离地间隙。(全文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