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说吧 > 正文

车辆安全系数的高低不简单是钢板厚薄的问题

一猫汽车网 2015-11-17 01:01:00

  一直以来,国内消费者都非常重视汽车车身钢板厚度,一般认为车身钢板越厚,车就越安全。这一说法,不仅左右了消费者在购车时的选择,还引发了各汽车品牌用户之间的口水战。面对众说纷纭的相关信息,消费者也逐渐丧失了基本的分析能力。事实上,车辆安全系数的高低可不简单是钢板厚薄的问题。

汽车钢板厚薄与安全系数没有必然联系

  车身钢板越厚,车辆安全系数越高,这对以往的汽车来说是成立的。过去由于工业技术普遍落后,车辆生产过程中从最初的结构设计,钢板加工,以及最后的装配工艺均不能与现在同日而语,因为为了保证车辆的安全性能,不得不耗费大量原材料,用更厚的钢板来打造一个安全的汽车外壳,以保证车内乘员的安全。

  但是,与厚钢板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车身质量,车辆的质量越大,对发动机的动力性能要求更高,油耗水平也大幅提升。这一缺点,基本与人类“跑得快,用得省”的汽车制造理念相违背。而且随着车辆重量的增加,惯性也不断上升,在需要紧急制动时,对制动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。所以,汽车的重量越大,对整车综合性能的“破坏力”越大,并不利于车辆的设计,所以过去的汽车的各项性能指标并不优秀。


  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,一直以来难以实现的车身轻量化得到了实现,车辆的重量越来越轻。有趣的是,在车辆开始减重后,安全性能却越来越高,这无疑与消费者的传统思维相违背。其实,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汽车设计中起主导作用,借助计算机模拟计算,便可以真实反映车辆在发生碰撞事故时的损伤程度,让冲撞时的力道分散到各块车体钢板之上,充分发挥了“一把筷子折不断”的力量,减轻了碰撞时对车身主体的伤害。也就是说,汽车钢板的厚薄和汽车的安全系数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。因此,对于汽车车身这个复杂的结构来说,其质量好坏以及强度高低和它的重量多少并没有直接关系。

汽车安全系统高低取决于车身设计

  虽然汽车轻量化的优势在汽车设计中受到广泛认可,但是在消费者眼中,轻量化依旧是汽车安全性能的隐患所在。许多消费者抱怨自己的车辆钢板薄,稍微发生一些碰撞就要进行钣金维修,这些现象在他们眼中足以证明车辆的安全性能不足。其实真正决定车辆碰撞安全强度的还是车辆自身的结构,在碰撞发生的过程中由不同的区域进行能量的吸收和传递,从而保证驾驶舱的坚固不变形,即便是在大家心目中钢板厚实的欧美车系,在碰撞发生过程中领先的仍旧是车身结构,而非钢板厚度。

  Honda通过对大量真实交通事故进行分析,发现使用传统车架设计的车辆在碰撞发生时大梁(前纵梁)承受了巨大的动能,而且在两车重量差距较大的情况下,大车的大梁将对小车形成二次威胁。在2003年,Honda结合G-CON技术以及对安全的理解研发出ACE承载式车身构造。ACE车身对于来自正面的碰撞,用顶架和下横梁分散及吸收其能量后,进一步将能量分散到车身前支柱和地板上。防止下横梁与对方车辆吸收碰撞能量的零部件结构发生错位,与顶架一起在更大范围内承受碰撞。虽然车头前端长度较短,但实现了高效的碰撞能量吸收能力,大幅度地降低了对驾驶室的负荷,并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的同时也降低了对对方车辆的攻击性,而该技术已被应用到所有Honda车型当中。

  如果说汽车钢板厚度越大越好,那么汽车从被撞到停下,原本需要分散、消耗的动能,则不能通过车体的变形来吸收、消耗。这些未能够消耗完的动能,便会被人体吸收,从而导致车内司乘人员的伤害程度加大。此车的安全性取决于车身的设计。只有通过车体和乘员保护系统的变形消耗掉绝大部分动能,且变形尽可能长时间持续,让碰撞过程中的减速度在受伤的容忍度之内,人体才不会受伤。当然,钢板的厚度越低,强度便会下降,但是随着高强度钢在汽车上的运用,这让车身的轻量化水平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。


  然而,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,采用了吸能技术的轻量化车身还具备不少好处。Honda通过车身前部采用了吸能雨刮器、前窗支撑部的吸能结构、吸能引擎盖、引擎盖铰链吸能结构、吸能大灯、吸能保险杠、吸能挡泥板等缓冲吸能部件,当任一部件撞击到行人时,便可通过溃缩吸能降低对行人的撞击力,使车辆对行人的冲击降到最低,伤害控制在最小程度。

  2015年6月,本田在全球首个全方位安全碰撞实验室内,通过车对车碰撞试验、车对行人假人碰撞试验等碰撞试验,对旗下车型的安全性能进行全面测试。测试的数据显示,采用了ACE承载式车身结构的本田车型,在各种碰撞中都能通过车身结构的溃缩吸能设计,有效地保证了车内乘员以及行人的安全。近日,美国公路安全协会(IIHS)公布了新一批的碰撞测试成绩,本次参加测试的车型为本田雅阁、本田雅阁Coupe、讴歌RDX、讴歌ILX,其中四款车型均获得了“Top Safety Pick+”的优+安全评价。

  通过轻量化车身设计,Honda车型不仅实现了低油耗、高性能的特点,还通过全新的技术手段,全方位保证车内外人员的安全。好的设计是安全的保障,但交通安全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人,无论是驾驶者还是行人均要具备充分的交通安全意识,并付诸行动,才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。

评论(0)
上一篇
下一篇

车辆安全系数的高低不简单是钢板厚薄的问题

一猫汽车网 2015-11-17 01:01:00 支持 键翻阅图片
版权所有:一猫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:010-62691688  © 2017 www.emao.com 京ICP证150082号 京ICP备14010468号 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86号